在涪陵区,校园餐的品质提升正在悄然改变学生的饮食习惯。自今年春季学期起,涪陵区教委全面推行“校园餐周带量营养食谱”,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健康、更营养的饮食选择,而这一切的转变,都在于数字化管理的引入和家校共育的紧密合作。
在涪州中学,初一学生江梦涵兴奋地与同学分享她的午餐:鸡肉、酸菜汤、炒玉米、平菇肉片,丰盛又美味。这样的幸福感正是涪陵校园餐改进后给学生带来的新体验。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,食堂不仅能够精准掌握每道菜品的用料和营养,还能确保每一餐的搭配都符合学生的成长需求。
涪州中学的党总支书记颜华提到,食谱的制定经过了严格的流程:厨师初拟、膳食委员会指导、营养师分析修改。每道菜品的食材用量都被精确到克,确保学生在用餐时能够摄取到所需的营养。例如,午餐的粉蒸排骨食谱明确标注了土豆93克和猪小排130克,让“营养”不再是模糊的概念。
更为重要的是,涪陵区的校园餐管理不仅仅依靠学校内部的努力,还注重家庭与学校的紧密合作。家长代表可以随时进入食堂,了解校园餐的制作过程。学生们也能参与菜谱反馈,提出自己的口味偏好,这种互动使得校园餐更符合学生的需求。
为了保障食材的安全与品质,涪陵区教委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不定期抽查,确保食堂的食材采购、储存与加工环节都严格把关。同时,组织食堂厨师和管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,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,确保食谱的执行不走样。
在提升餐品口感与特色方面,涪陵区通过“送厨到校”的专项培训,帮助厨师提升专业技能,研发出如“虾仁蒸蛋”等高蛋白、低脂肪的健康菜品,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。
除了优化餐食,涪陵区还将食育融入素质教育体系。通过“浪费可耻、节约为荣”的主题教育活动,强化学生的粮食安全意识,并创新举办“亲子食育”活动,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食品制作,进一步增强健康饮食的认知。
如今,涪陵区以“周带量营养食谱”为核心,逐步构建起“科学配餐—家校共育—安全保障”的校园餐饮管理闭环。这场校园餐的“提质升级”,不仅在提升学生的饮食质量,更在守护着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。
恒汇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